嗨,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介绍的节气——芒种吗?7月7日,农历六月初九,我们又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暑”是炎热,“小”是炎热的程度。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阶段。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炎热温风至,雪糕解暑凉;
行人外出皆遮伞,开胃靠饺子解馋”

小暑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时至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大地便不再有一丝凉风,风中还会带着热浪,人们要做好迎接酷暑的准备。

古代,
人们将小暑分为三候:
初候,温风至。
天气开始转变,小暑日后,
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
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
五日后,由于炎热,
蟋蟀离开了田野,
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再过五日,
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搏击长空、
自由翱翔。

小暑习俗
- 晒伏
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这一天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 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中国北方的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 食新
“食新”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祭神祀祖,然后人人吃尝新酒,

- 吃藕
“藕”生食有清热生津,润肺、散淤消肿、止血的功效,熟食有健脾益胃、止泻的功效。

满架沉甸甸的番茄,雨后娇滴滴的粉荷,庭院叫唧唧的蟋蟀,怡人香甜的瓜与果,绽放满街的木槿花,都是这个时节的专属场景。趁着还不算特别热,赶快一起去郊外,尽情感受那份炎热之余的夏日荫荫。
小暑来,祝夏安。
各位大读者小读者们,快快与家人朋友分享今天在【大通小课堂】收获的干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