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移民海外逐渐火热起来,我与我的家人二零一三年的秋天加入了海外移民队伍,登上了飞往加拿大的飞机,来到了太平洋的另一边——温哥华,那一年,我八岁。启程前内心的不安及恐慌在我走出机场的那一刻稍稍平静了一些,这个陌生的地方让我有一种亲切感。那是因为我看到路边的商店招牌上,除了英文字母,还有一些我熟悉的汉字,路上既有黄头发蓝眼睛的人,也有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我猜想他们就是中国人,那满街写着汉字的中国餐馆儿证实了我的猜想。
过了一两个月之后,我的家庭都在这边安顿了下来。我要继续上学了,可我在国内学的那几个屈指可数的英文单词怎么跟当地人正常交流啊,那一天我就是带着这种忐忑的心情走进新学校教室的,但是眼前的一幕使我大吃一惊!我们班上一共有二十二个学生,二十个都是中国人面孔,我甚至怀疑自己走错教室了,后来才知道温哥华43%都是移民,其中每4个移民中就有1个是从中国来的,特别是我住的温西这个地方,正因为如此,移民到温哥华头两年英语几乎没有明显进步。不过我也有收获,那就是我意识到了中国文化在海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温哥华这座移民城市。
在校园里我常常能与中国文化相遇。校园活动中我能看到精彩的舞狮表演;课堂上我能听到老师讲解中国历史文化,听得出老师对万里长城和故宫的向往;食堂里我也经常能品尝到改良版的中国炒面。
不光在校园内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走出校园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与其撞个满怀。来温哥华的华人完全不必为不习惯国外的饮食而担忧,在列治文的每一条大街上,都会有数不胜数的中餐厅。从小肥羊到海底捞,再到麒麟海鲜酒楼;从广东早茶到四川火锅,再到河南烩面,还有北京烤鸭,简直是应有尽有。
渐渐地,我发现,尽管我八岁就开始在加拿大读书,但中国文化跨过千山万水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在我七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古文明的报告及演讲,我思考再三还是选择了古中国,虽然其他古文明也十分有趣,但我依然对中国情有独钟。于是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讲述了古中国的教育、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建筑的发展,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那天我用PPT讲解古中国的情形,我向同学和老师们介绍了中国提倡仁义孝悌的孔子,倡导兼爱非攻的墨子,宋朝纸币的发展和举世闻名万里长城的修建,同学们和老师投来的羡慕目光令我至今难忘,还有同学说他们想要亲自去中国,亲自登上那壮观的万里长城。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能理解当年我父母坚持让我学习中文的初衷,他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忘了本,于是在温哥华读书的这七年来中文课成为我课余学习必不可少的科目。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无论是现在的影响力还是未来的发展都不可估量,这让我明白了在海外求学的过程中遇见中国文化绝不是偶然,作为华夏子孙,我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感谢你——跨洋陪伴我的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张泽嘉:2005年7月出生于河南郑州。2013年11月移民加拿大,居住于温哥华至今,现就读于Prince of Wales学校10年级。从2015年开始在大通学堂学习中文。期间阅读并赏析了许多名著,背诵了不下两百首古诗词,能够熟读并理解文言文。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及大通学堂老师们的指导下,中文水平日益提升,受益匪浅。